今天妈妈受到了一次小小的教育。

吃完午饭,宝宝在玩写字板上可以印出马和花的磁铁,妈妈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突然,宝宝受到了什么惊吓似的,手猛烈甩动,似乎在发抖,然后一头扑到妈妈的怀里,把头埋进妈妈的脖子。

妈妈不明所已,搂着惊惶状态的宝宝,轻声安慰。
妈妈说:“宝宝,把小手给妈妈看看。”
不肯。
妈妈又问:“是不是小手被小虫子咬了?”
宝宝闷在妈妈怀里点头。

于是妈妈把刚才宝宝摸过的磁铁取过来使劲吹,告诉宝宝:小虫子被吹掉了,没有了。
可是宝宝还是害怕,依然不肯把手给妈妈瞧瞧。
妈妈很奇怪。

正在吃饭的奶奶知道了,居然一下子就猜到了事情的原因。

原来是因为宝宝手上有汗,磁铁刚才粘在宝宝手上,宝宝一下子没能取下来,使劲甩才甩掉,害怕了。宝宝害怕磁铁像圆珠笔一样在手上留下印子。怪不得刚才甩的时候那么惊慌。

奶奶把原因仔细分析给宝宝听,告诉宝宝磁铁不会在手上留下痕迹。可是宝宝还是怕,不肯伸出手来。当奶奶把磁铁拿到手里时宝宝居然发起抖来,看样子吓得不轻。

可是奶奶并没有因为宝宝的反应而丢开磁铁,而是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宝宝快看滑滑梯。”
奶奶反复做着同样的动作,磁铁从一只手滑到另一只手,从奶奶的手滑到妈妈的手,再摊开给宝宝看,手上什么都没有。宝宝似乎明白了,磁铁只有在写字板上才能画出花来。然而还是怕,这时奶奶说:“宝宝不喜欢我们不玩了。”把原先的小马磁铁收起来。宝宝松了一口气。

奶奶又拿来另一块写字板上的数字磁铁。外形不一样,宝宝不怕了。奶奶依旧做滑梯游戏。这下宝宝肯伸出手来了,也能接受手心有汗所以难以一下子甩脱的事实了。趁机帮宝宝洗干净手,让宝宝自己玩。
宝宝终于不怕了。

不回避问题,循循善诱。
不拖泥带水,当即解决。
奶奶的教育方法是最恰当的,而妈妈却没能一下子找准要点,并且误导了。
身为老师的妈妈很惭愧。
我想,宝宝以后应该不会出现类似的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