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宝贝,颇好读书,且不挑食。《安徒生童话》抑或《十万个为什么》,皆来之不拒;写实文学或者科幻读本,每每身心入境。于是选书便成了我的一件大事。插图是否别致,排版是否疏密有致,设计装帧是否精美固然在意,但最看重的还是内容。毕竟,“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如果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则第一看的不是作者,而是译者。若说阅读是一盏照亮孩子前路的明灯,那我所能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将它点亮,并且一路守护。
一、点亮阅读这盏灯,映照一片澄澈的心灵。
依然记得宝宝刚刚上中班的时候,有一天珍而重之地送我一根“项链”。项链由三段绳子拼接而成,中间穿一个黄色的木质圆积木,美其名曰“黄宝石项链”。欣喜之余我微微诧异,宝宝轻轻拍拍我的手背,把我拉到书桌前,翻开一篇文章,说:就是这个故事提醒我每年要记得送妈妈礼物哦!我定睛一瞧,题目是《妈妈的春天》。颇为感怀,一篇不起眼的文字,却在宝宝的心湖里投下了一朵涟漪:爱需要表达。好的文章常因其意义而熠熠生辉,只要有心,便可以进行水到渠成的思想渗透。
于是每每状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对话便成为阅读的主旋律之一。读完《蓝色的海豚岛》,宝宝知道是勇敢和坚持让小姑娘卡拉那在海豚岛上独自生活了几十年;读完《公主故事》,宝宝得出心地善良的人才能获得幸福的结论;读完《小人鱼》,宝宝异想天开金色的阳光就是小人鱼化成的泡沫……童话故事的感性、科学故事的理性,现实的真实、未来的美好,在一幕幕场景中依次登场、谢幕,文字的万花筒不停地旋转,每一个角度都有璀璨的光芒,在宝宝日渐成长的心灵,留下淡淡的投影。
二、点亮阅读这盏灯,搭建语言表达的桥梁。
学当以致用。我一直觉得,读的书应如种子,种子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就会破土而出,宣诸于口。宝宝读后若能应用,给我纠错的机会,应是幸事。
一次看电视,主持人问几个小朋友:毛毛虫怎么过河?宝宝脱口而出:毛毛虫要先变成蛹,然后变成蝴蝶,然后就可以自己飞过河去啦!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毛毛虫要有耐心哦!这是科普书籍的力量;某天我讲故事,这样开头:有一个人看书看得累了……宝宝很顺溜地把话题接了过去:眼皮变重了,眼睛睁不开了,上下眼皮好像快被双面胶粘起来了……这是不自觉的细节描摹;宝宝给我讲故事,书上原句是:小动物们终于明白了。宝宝如此改:听了解释,小动物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对语言形象化的初步尝试;荷花刚开的时候宝宝去赏花,看到花枝挤开叶子露出来。宝宝说:“荷花将脑袋浮出水面,低头亲亲她的小雨伞。”这是无意识的修辞手法;晚上,妈妈连连催促宝宝关灯睡觉了。宝宝不情愿,力图说服妈妈,曰:“难道你不知道一句话吗?‘太阳向着光明,黑暗向着悲伤’,你想要哪一个呢?”这是稚嫩的引用……
就是这样,由词到句,一点一滴,接纳,吸收,然后运用。宝宝是无心栽花,家长却是有心培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孩子成长的最初友伴,最初的扶持者及引导者,且让我与师长一起,为她结一张阅读的网,将文字、将意蕴、将思想、将境界……一步一步纳入网中;且让我们引领她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给予她飞翔的动力。
小小的宝宝,正迈步向长长的未来。愿好书如盏盏明灯,照她一路前行。
PS:除了关于光明和黑暗的例子稍作修改,其他事例基本属实。。
发表回复
要发表评论,您必须先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