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r Sweet Bitter Memories

分类: 家中有宝 Baby Log (Page 3 of 24)

关于宝宝的点点滴滴

201+344=?

完全是无意,吃饭时问了宝宝这么个数学题:201+344=?原是没指望朱心潼能答出来。谁知她思忖片刻,居然准确无误地回答:545。

不能说不惊讶,于是问怎么想出来的。朱心潼如是答:我就像在问小朋友数学题啊。我先问她200+344等于多少,不是544么,再加1,就是545了。这不就是简便运算的解题思路么。于是再次求证这种思路是否靠谱,出了几条类似题目,比如102+230等等,朱心潼考虑之后也基本作出了正确解答,不过在思考时候她要求绝对安静,不允许打扰。

对于这种从无人教却能水到渠成掌握的算法,我的理解是宝宝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我用99+201就难倒了她。牵涉到减法,她没辙了。而作为刚刚教了5以内加减法的幼儿园孩子来说,你叫她一下子说出13+7等于多少,比叫她完成201+344估计要难一些。思维的灵活性很多时候要依赖于熟练程度,而这,还是宝宝的训练正在进行时。

牙牙欲坠

确实没有想到宝宝换牙会这么早。

周一晚上吃饭的时候,发现宝宝含着面条半天不动弹,嘴巴一直鼓在那里。待到询问时,她有点委委屈屈的样子:“牙齿坏了。”

果然,下门牙的一颗微微沁出了点血丝,碰一碰,摇摇晃晃,看着是在嘴巴里待不久了。宝宝说:“是下午吃橘子的时候咬坏的。”然后模仿吃橘子时候的样子“咔嚓”给我们看,咔着咔着,眼睛睁得溜圆,眼见着雾气渐渐聚拢到眼中去了。于是笑着劝慰:宝宝要换牙啦,乳牙要换成恒牙了,这可是好消息。不笑还罢,一笑宝宝的眼泪就啪嗒啪嗒掉下来了,她很不高兴,道:“你们这副样子我不能忍受,你们一笑,我就更痛了。”好言劝慰了许久,宝宝才收了哭声,吃饭的时候愈发小心翼翼的。过一会她又有疑问了:“为什么牙齿是前后摇晃,不是左右摇晃呢?”只能告诉她,左右没有位置了。。=。=(其实我们的宝宝下门牙两边是有缝的。。希望换新牙后缝里填填满。。)

刷牙的时候宝宝也很谨慎,还多出了丝烦恼:刷重了怕摇动牙齿,刷轻了怕刷不干净。

于是,将持续好几年的浩大工程——换牙看来由此拉开序幕了。

PS:眼睛的烦恼:

两个星期前,睛晟通知说,宝宝右眼视力已经到达0.8,接下来是巩固阶段,要交年费了。本着谨慎的原则,到医院去测了下视力,先去人民医院,测下来是0.6,再到光明医院,测下来是0.5+。现在两个方案,一个是继续在睛晟治疗。可是睛晟毕竟是盈利性质的眼镜店,而且测出来的数据实在不能叫人信服,据其说要巩固到八九岁,而且似乎就停留在她们的0.8,不知能不能再进一步,之前是天天去,巩固阶段每个星期也要去好几次,收费也相当高。第二个方案是在医院治疗,可是必须戴眼镜,而且是长期戴蒙起一个镜片的眼镜,每隔一个阶段换一次镜片,也是长期作战。也不能确定最终能治疗的程度。

 上周四连续三天点阿托品散瞳,这几天副作用比较明显,宝宝字看不清楚,怕光。据说这种情况会维持20天左右,于是,上学担心,看书不许,古筝暂时不弹……眼睛啊眼睛,烦恼的窗户。

 

点亮阅读这盏灯(应老师要求写的不是经验的经验)

家有小宝贝,颇好读书,且不挑食。《安徒生童话》抑或《十万个为什么》,皆来之不拒;写实文学或者科幻读本,每每身心入境。于是选书便成了我的一件大事。插图是否别致,排版是否疏密有致,设计装帧是否精美固然在意,但最看重的还是内容。毕竟,“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如果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则第一看的不是作者,而是译者。若说阅读是一盏照亮孩子前路的明灯,那我所能做的,便是小心翼翼将它点亮,并且一路守护。

一、点亮阅读这盏灯,映照一片澄澈的心灵。

依然记得宝宝刚刚上中班的时候,有一天珍而重之地送我一根“项链”。项链由三段绳子拼接而成,中间穿一个黄色的木质圆积木,美其名曰“黄宝石项链”。欣喜之余我微微诧异,宝宝轻轻拍拍我的手背,把我拉到书桌前,翻开一篇文章,说:就是这个故事提醒我每年要记得送妈妈礼物哦!我定睛一瞧,题目是《妈妈的春天》。颇为感怀,一篇不起眼的文字,却在宝宝的心湖里投下了一朵涟漪:爱需要表达。好的文章常因其意义而熠熠生辉,只要有心,便可以进行水到渠成的思想渗透。

于是每每状似无意实则有心的对话便成为阅读的主旋律之一。读完《蓝色的海豚岛》,宝宝知道是勇敢和坚持让小姑娘卡拉那在海豚岛上独自生活了几十年;读完《公主故事》,宝宝得出心地善良的人才能获得幸福的结论;读完《小人鱼》,宝宝异想天开金色的阳光就是小人鱼化成的泡沫……童话故事的感性、科学故事的理性,现实的真实、未来的美好,在一幕幕场景中依次登场、谢幕,文字的万花筒不停地旋转,每一个角度都有璀璨的光芒,在宝宝日渐成长的心灵,留下淡淡的投影。

二、点亮阅读这盏灯,搭建语言表达的桥梁。

学当以致用。我一直觉得,读的书应如种子,种子在心中生了根发了芽,就会破土而出,宣诸于口。宝宝读后若能应用,给我纠错的机会,应是幸事。

一次看电视,主持人问几个小朋友:毛毛虫怎么过河?宝宝脱口而出:毛毛虫要先变成蛹,然后变成蝴蝶,然后就可以自己飞过河去啦!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毛毛虫要有耐心哦!这是科普书籍的力量;某天我讲故事,这样开头:有一个人看书看得累了……宝宝很顺溜地把话题接了过去:眼皮变重了,眼睛睁不开了,上下眼皮好像快被双面胶粘起来了……这是不自觉的细节描摹;宝宝给我讲故事,书上原句是:小动物们终于明白了。宝宝如此改:听了解释,小动物们这才恍然大悟。这是对语言形象化的初步尝试;荷花刚开的时候宝宝去赏花,看到花枝挤开叶子露出来。宝宝说:“荷花将脑袋浮出水面,低头亲亲她的小雨伞。”这是无意识的修辞手法;晚上,妈妈连连催促宝宝关灯睡觉了。宝宝不情愿,力图说服妈妈,曰:“难道你不知道一句话吗?‘太阳向着光明,黑暗向着悲伤’,你想要哪一个呢?”这是稚嫩的引用……

就是这样,由词到句,一点一滴,接纳,吸收,然后运用。宝宝是无心栽花,家长却是有心培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作为孩子成长的最初友伴,最初的扶持者及引导者,且让我与师长一起,为她结一张阅读的网,将文字、将意蕴、将思想、将境界……一步一步纳入网中;且让我们引领她从书籍中汲取力量,给予她飞翔的动力。

小小的宝宝,正迈步向长长的未来。愿好书如盏盏明灯,照她一路前行。

 

PS:除了关于光明和黑暗的例子稍作修改,其他事例基本属实。。

变化

A.不怕痒

忽然有一天,宝宝便不怕痒了。

之前妈妈还颇为自得,觉得宝宝连怕痒怕得厉害都像极了妈妈,实在是遗传的功效。结果遗传一下子倾向了不怕痒的爸爸。挠后腰不为所动,挠小脚心小手心不为所动,挠脖子不为所动。。。太有挫败感了。。宝宝自己解释说是爸爸教她闭上呼吸就不怕痒了,然而爸爸却矢口否认。于是成一大悬案。

得意的宝宝经常主动挑衅:你挠呢!你挠呢!且我讲笑话也不破功。落差太大,且毫无征兆,失去了杀手锏的妈妈甚是怅然。。

B.不开门

忽然有一天,宝宝不给妈妈开门了。

任是怎么按车铃,任是怎么呼唤,只答应不移步。原因无他,书桌粘住了宝宝的脚步,书本粘住了宝宝的视线。在书与妈妈之间,宝宝选择了看书。其实不光是此刻,因为书而展开的拉锯战随时都在进行。书甚受宠,失宠了的妈妈甚是怅然。。。

荧屏触电

文   本

画    面

 米米  

米米出生,我成了外公。

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到幼儿园去接米米。有一回我在教室门 口看她收本子。她是组长,所谓组长也就是收收本子而已。她把四 本本子收到手里,叠齐,双手捧好,神态一本正经,看来有点做 作,做给我看。本子往老师手里送,也近乎大使递交国书,转身返 回还用正步走。出了校门,挤出人流,一到电影院门口,她拔腿就 奔,有时敞开衣服做蝴蝶飞,还要我跟她飞。为了表示觉悟高,她 走到炸鸡腿的摊头,像做广告似地嚷道:“炸鸡腿不干净,绝对不 能吃。”炸鸡腿的小姑娘朝她翻眼睛。小巷有户人家的门虽设而常 锁,是两扇头的老式门,中间露出指头宽的门缝,她每次路过总要登上三级台阶,怀着一丝好奇与恐惧,凑近门缝朝里窥望。每当她走着走着头一偏,眨眨眼睛,往往是她出“思想”的时候,我得小心回答她近乎“天问”的问题,比如:男生为什么跟女生不一样?你为什 么不是经理?还恨铁不成钢地叹道:“你要是经理就好了。”

我反对她看电视,然而没用。她无法避免电视文化的辐射。去 年我从香港回来,她第一句话是问我可曾看见刘德华。国家领导人 的名字,她报起来一串一串的,常跟我们市领导的名字混在一起。 她还将某领导与某领导比,问哪个“狠” ?全是武侠片的一套。

她经常光临我的书桌。我不得不把该藏的东西藏起来。她喜欢在纸上乱画,我就放张白纸在桌面打发她,可是她在白纸上大画一 通仍不过瘾,总要找到一张我写过字的纸,在上面涂去一个字,顶 多两个字,大概表示改正,表示她像老师一样高明。有一回她惹了 祸,把我书柜里的瓷猴玩碎了。尽管无人觉察,她不声不响地朝书 桌底下一跪,作悔过状,直到吃饭时才找到她。我下班回来,边吃 边讲一件趣事,讲得笑呵呵的。她趁机对我说:“等会儿你晓得一 桩事,你别发火,你也要笑噢! ”

我最头疼的是弄她吃饭。她不好好吃,唯一哄她吃饭的法宝是 讲故事。故事倒不在乎长短新旧,哪怕是讲烂了的,只要你讲,她 总是听。不过饭到嘴里却不嚼,心思泡在故事里,我不得不中断故 事提醒她:“你嚼呢! ”她两腮鼓鼓地说:“你讲呢! ”于是就在 讲与嚼的条件交换中勉强把饭吃完。

有人问她,最喜欢谁,她说,最喜欢外公。我听了开心。她才 五岁,不会作虚假广告吧。 其实,我跟她相处的时间不多,也很少在她身上花钱,至今还 没有带她去肯德基呢。她做了错事,我批评她的态度还很严肃。她喜欢我,主要是因为我乐意跟她玩。跟她玩的时候我不只是外公, 更是她的伙伴。.在这个时间“特区”里,我们有点没大没小。我的配合是默契的,对游戏规则更是遵守的,假如游戏规定(规定一般得由她制定),输者要被刮鼻子,我只好挨刮了,而且总是我刮她刮得轻,她刮我刮得重。偶尔来点恶作剧,我也只好半推半就。 比如她把我头发梳成清水挂面式,再夹上两只发夹,然后拉到镜子 面前,像看一幅漫画,哈哈大笑。

 她还喜欢跟我表演小品,内容是她听过的故事,角色由她先挑,比如表演《曹操献刀》,她要演董卓,不演曹操,大概因为董卓是躺着的,而曹操献刀时却要下跪。有关道具之类的琐事,也由我负责。她讲屈原的故事,讲到最后会站到小凳上往下一跳,作投江状,这小凳是我端给她的。她有个保留节目:学老师上课,做学生的当然是我了。她照例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原汁原味地讲一遍,我坐在小凳上洗耳恭听。有时她还用小手在我腹背一点一点,要我挺胸收腹,坐得笔直。提问时直呼我姓名,偶尔还喊我小名。我朝她瞪眼睛,她理直气壮地说,老师也喊我小名呢。

跟米米玩是天伦之乐。我们从儿童时代蹒跚而来,直至老境,当 年的童心如果尚存残余,不是伤痕累累,就是锈迹斑斑。看来,无论科技如何发达,我们无法返回童年,但总算可以感受一点童趣。

2000年6月

 

外公在家忙碌,特写(闹铃、小黑板、米米照片) 出片名 

骑车去接,途中,交叉剪辑

 

米米在幼儿园的场景

 

美术课,收本子,特写

 

出外公在窗外,偷瞅,注意米米发现外公后的变化。

 

外公帮拿小包

出校门,全景、特写,跟拍

 

 

 

 

路过,炸鸡腿,特写,一面依依不舍,一面一本正经地走开

 

 

小巷门前,门缝,

 

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偶尔回头问话的特写

 

 

 

全景淡出

 

 

 

回家后,打开电视。

出去旅游的照片,

米米坐在外公腿上。

 

 

 

 

 

外公在写东西,米米在旁边

 

画画,特写

 

 

 

 

 

 

米米整理碎片,虚景

 

 

 

吃饭,问话特写

 

 

 

一粒米一粒米地吃,特写

外公与之交流,中景

开始讲故事

 

 

停下来不吃听故事,特写

 

谈条件,中近景

 

 

在路上散步,玩,中全景,长焦

 

 

 

 

 

 

 

游戏,

 

刮鼻子。

 

 

打扮,中景,特写

 

 

米米开心笑的特写

 

 

 

表演

中景

 

躺在藤椅上

 

 

 

 

小凳特写

 

上课,小黑板上米米写字

中近景,当小老师

 

外公坐在小凳上,中近景

点一点

提问回答问题

 

作发火状,举手近景

米米不怕。

 

公园里,看米米玩耍的全景,

外公的特写

全景,落叶,长椅

人去

 

 

 

 

以上文章出自靖江颇负盛名的作家潘浩泉之手,而画面设计则出自陈静的老公,孔德润的老爸孔楠之手,为此次朱心潼荧屏触电的初步文稿。(之前朱心潼也曾在电视画面中晃悠,不过那是作为背景的存在,不算不算。)

起因是孔导演筹备《靖江诗文》栏目,预采用潘浩泉此篇文章,需要一名小演员,和一幼联系后,一幼推荐了几个小姑娘,朱心潼也是其中之一。于是在了解到她与爷爷感情甚好之后,“走马上演”。为了宝宝,爷爷只好“抛头露面”。。。

昨天晚上七点五十分是首播,家中、幼儿园、马洲公园三天拍摄的镜头随着朗诵和谐自然地一一铺展开。孔导演算无遗漏,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有出现,而宝宝也很配合,完全是本色出演。。(叫她非本色也非不来啊。。。)

几个印象深刻的地方。。

朱心潼与孔德润玩得很好。与他在马洲公园游乐场时见到几个同学,特骄傲地向人介绍:“这是我哥哥”。镜头中,孔德润与朱心潼一前一后走迷宫,甚是和谐。。。此其一。

其二是结尾宝宝的儿歌。。很清晰,许是爱屋及乌的缘故,旁人不一定觉得好,我却觉得清亮且生动。我很喜欢这个环节。

其三是鬼脸,啊。。好一个大鬼脸大特写。。

其四是侧影。。。宝宝啊,妈妈对不住你,给你遗传这么一标准鼻尖没长好的鼻梁。。。

其五是收本子那一幕,真正是煞有介事。。

其六是数米粒以及腮帮鼓鼓的吃饭场面。。实在真实啊。。

其七是数张笑脸特写。。。

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场景,每一个细节,真是怎么看怎么可爱。。

于是为之一记。

« Older posts Newer posts »

© 2024 Lovely 家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